对于众多的应届毕业生,招聘季都是一段让人莫名亢奋,却又忧心忡忡的时光。从宏观层面看,战争的阴影,经济危机,AI技术突飞猛进,似乎都在直击我们存在的根本;从微观层面看,就业的难度正在逐渐加码,类似于《努力也找不到工作了》这样唱衰教育、文凭和梦想的文章动辄10万+,轻易激起大多数年轻人的emo情绪。
新京报报道,今年北京硕博毕业生人数首次超过本科生,与此同时,考公人数年年攀升,名校毕业生送外卖,“最难就业季”、“高校毕业生数量历史新高”等新闻不断引发热议……现实让人如此焦虑,可是除了积极应对,我们别无出路。要取得成功,除了文凭这样的“硬件”条件之外,培养乐观精神、拥有克服压力和焦虑的策略方法等“软”技能,也极为重要。
(资料图片)
1
学会控制对外在事件的反应方式
虽然我们无法掌控周围的世界,但我们可以管理自己看待事物的方式以及应对的方式。
例如,经过了数月的面试,你可能始终无法获得工作机会。这时候你会怎么想?是责怪招聘的公司“有眼不识泰山”,还是惭愧于自己的能力太差,无法胜任?
这时候,不如退后一步,理性地思考多次被拒的原因。没拿到Offer确实让人信心受挫,但不必太自责,很多时候,原因并不在你。有可能是招聘方找到了更合适的候选人,但更合适并不意味着一定比你好;也有可能,公司的文化与你的价值观、性格特长并不匹配——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独特的文化氛围,假如气场不合,即便加盟之后你也会适应困难。
除了分析被拒原因之外,更重要的是归纳总结你在面试过程中做得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比如,你在简历和面试过程中是否针对工作岗位介绍自己的技能和工作经验?你的价值观是否还不够成熟?你的面试技巧是否有待提升?
你在回答问题时是否能清晰准确地陈述自己的观点,是否能用积极开放的心态面对自己能力的不足?吸收反馈的结果,将挫折视为暂时的学习经历,可以培养韧性,积累经验,这将有助于未来的成功。
面对挫折,与其怨恨和愤怒,不如给自己一些时间消化负面情绪,然后忘记它。面试中所有糟糕的经历都会成为过去,你必须活在当下。
很多人常常默许消极情绪在脑海中蔓延,而不做反抗。积极和消极的情绪都会对我们的整体健康产生影响。积极思考能帮助我们对抗压力并改善身心健康,我们可以学习观察一种积极的情绪对自己产生的助益,不再纠结于坏事。
尽量摆脱受害者心理。你被解雇、没有得到面试或晋升的机会不是由于任何恶意,只是一个不顺的事件,这不是世界末日。你可以振作起来,重新开始。学会不断给予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
“我拥有获得这份工作的所有技能、经验和背景。”
“我配得上晋升。”
“这次挫折不会阻止我。”
“我会成功。”
2
保持内心的宁静
禅定是帮助人们活在当下并保持内心宁静的艺术。你不必流连于过往,因为往事不可追;你也不必担心未来,因为它尚未到来。关键是高度专注于你当下所做的每一件事。
手机似乎在不断瓦解我们的专注力,各种资讯、社交媒体总在搅乱我们内心的一池春水,导致我们无法完整地思考,甚至不能认真地倾听他人的谈话。适当修习禅定可以帮助我们养成全神贯注的习惯,聚焦思绪,避免思绪繁杂。
冥想和呼吸技巧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客户或公开场所演讲之前冷静下来。在面试开始或站上讲台发表演讲之前,可以通过快速冥想来理清思路。
柔和目光,深呼吸数次,你会发现它对减压有多大帮助。
3
学会释放压力
假如我们一味压抑所有的愤怒、怨恨和沮丧情绪,最终会爆发。这可以解释一些恶性事件的心理根源。
与其酝酿坏情绪,不如寻求积极和富有成效的方式释放压力。我们可以去健身房快步走、参加瑜伽课程或从事让身心放松的爱好。同时别忘了健康的饮食和充足的睡眠,避免用药物或酒精自我治疗。
记住: 要郑重对待我们的身体和心灵,与自己的和解,即是与世界的和解。